1、选择题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变成酒精和C02,其一系列酶促反应简述如下图,每转变1mol葡萄糖,ATP的变化是

A.合成2mol,水解2mol
B.合成4mol,水解4mol
C.合成2mol,水解4mol
D.合成4mol,水解2mol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mol葡萄糖生成 2mol酒精,而产生1mol酒精可以合成2molATP,所以共合成4mol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青霉素的杀菌机理是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青霉素对其它霉菌引起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B.青霉素是青霉菌的代谢产物,属于分泌蛋白
C.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可以筛选出抗青霉素的肺炎双球菌
D.从自然界中筛选青霉菌,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最好办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对霉菌(真菌)引起的疾病没有效果;A错误,不选。
B.青霉素是青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抗生素、激素等;B错误,不选。
C.青霉素可杀死无抗性的肺炎双球菌,而不能可杀死有抗性的肺炎双球菌,可以筛选出抗青霉素的肺炎双球菌;C正确,不选。
D.从自然界中筛选的青霉菌,须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才有可能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错误。
考点:细胞的类型、生物进化、育种等。
点评:试题以信息的方式呈现问题背景,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在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加入斐林试剂时,必须要
A.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加入乙液
B.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
C.先加入斐林试剂乙液,后加入甲液
D.以上ABC三项操作方法都正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斐林试剂主要是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04溶液等量混合后配制而成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相同长度丝状体中颤藻细胞个数少于水绵
B.蓝藻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C.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观点的科学家是魏尔肖
D.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因为颤藻是原核细胞,体积较小,而水绵是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所以在相同长度的丝状体中,即相同体积中,颤藻的数目多于水绵。所以A选项不正确。B选项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无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B选项正确。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观点,所以C选项正确。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是由细胞构成,所以D选项正确。考点: 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相关知识。点评: 此类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应充分把所学的知识综合在一起。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①蓝藻 ?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小球藻?⑤水绵 ?⑥青霉菌?⑦葡萄球菌
A.①⑦
B.①②⑥
C.①③④⑦
D.①②⑥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原核生物的类群包括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类型,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