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的研究工作表明,导致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主要因素是
[? ]
A.S型细菌的DNA水解酶
B.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
C.R型细菌的水解酶和S型细菌的DNA
D.S型细菌的DNA
2、选择题 图所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支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是
[? ]
A.
B.
C.
D.
3、综合题 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写出上述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标记?请简要说明步骤:__________。
第二步:用35S标记噬菌体与没有标记过的大肠杆菌混合。
第三步:一定时间后,搅拌,离心。
(2)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不含有放射性,而实验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液的上层,也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比理论值低。
①.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
②.从理论上讲,上清液的放射性应该为0,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过程中,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增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中去, 将会产生误差,理由是____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____。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
(4)上述实验中,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DNA,理由是__________。
4、选择题 遗传物质携带着生物的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的性状。下列叙述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 ]
A.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C.T2噬菌体的DNA进入宿主细胞后能指导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
D.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随受体细胞稳定遗传
5、选择题 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侵染大肠杆菌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