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是酵母菌发酵实验示意图,其中X、Y、Z分别代表

[? ]
A.石蜡油、CO2、蓝色
B.石蜡油、O2、黄色
C.菜油、O2、蓝色
D.菜油、CO2、黄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当前生产酶制剂所需的酶主要来自
[? ]
A.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B.动物组织提取液
C.植物组织和器官
D.发酵工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连线题 (选做题)发酵工程在工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结合赖氨酸或谷氨酸的生产实际,回答相关问题。

(1)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措施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目前采用①________已经选育出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_________新菌种。
(2)在发酵过程中,产物源源不断地产生。这说明赖氨酸或谷氨酸的生产采用了_________的发酵方式。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赖氨酸或谷氨酸的发酵菌种为_________,常需增加通氧量。当发酵生产的产品是代谢产物时,还要采用②_______等分离提纯的方法进行提取。
参考答案:(1)改变微生物遗传特性? 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条件? 诱变育种? 黄色短杆菌
(2)连续培养? 好氧菌? 萃取(或蒸馏或离子交换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发酵时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
C.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
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连线题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图为某细菌在生长曲线及A、B两种代谢产物积累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A产物合成始于细菌生长曲线的___________期,属于________代谢产物。
②.B产物的积累量在细菌生长曲线的___________期最大。
(2)绝大多数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为了探究培养温度对谷氨酸棒状杆菌代谢产物(谷氨酸)合成量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在实验中有4处错误,分别标以①、②、③、④,请依次分析错误原因。
第一步:设定培养温度为
。
第二步:将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在设业的温度条件下
。
第三步:
定时取样,分别测定谷氨酸合成量,记录结果并绘制曲线。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在30℃培养条件下,谷氨酸合成量最大,则认为,30℃为该细菌合成谷氨酸的最适培养温度。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对数? 次级? ②.稳定
(2)①.温度设定范围过窄? ②.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细菌,不应密闭培养? ③.从调整期至衰亡期均有谷氨酸的合成,故取样时期有遗漏? ④.实验结果有局限性,合成谷氨酸的最适培养温度有可能高于30℃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