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对下图曲线a和b“可分别代表”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DNA含量和ATP量
B.细胞分化程度与全能性表现能力的变化
C.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渗透吸水能力和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
D.萌发的植物种子在出土之前蛋白质种类和干重的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DNA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在复制过程中虽然要消耗ATP,但ATP含量并没有因此而下降,因为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也容易合成,细胞中的ATP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故A错误。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故B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渗透吸水能力增大,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体体积也逐渐变小,故C正确;植物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不断分解有机物产生小分子物质,所以蛋白质种类增加,但干重下降,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某些生理过程中物质含量的变化及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DNA数为8,单体数为0
B.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细胞,乙细胞中的①和②可同属一个染色体组
C.如果P为X染色体,则Q一定是Y染色体,两者同源区段可携带等位基因
D.染色体P和Q上的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丙图分析可确定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为4条且该动物为雄性,甲图中8条染色体,则甲图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丙图为初级精母细胞,丁图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X、Y为同源染色体,C错误。染色体P和Q上的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知识,意在考查用文字、图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常温下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如果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在该处放上一块冰,结果长出黑毛,原因可能是
A.染色体变异
B.显性基因被除去
C.基因型改变
D.环境对表现型有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
A.DNA
B.DNA或RNA
C.RNA
D.DNA和蛋白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就能合成新的噬菌体。此实验证明了DNA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DNA是遗传物质,也证明了DNA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正常情况下,能够发生的是
A.相同的DNA复制成不同的DNA
B.相同的DNA转录出不同的RNA
C.相同的密码子翻译成不同的氨基酸
D.相同的tRNA携带不同的氨基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