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与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既有水的生成,又有水的分解
B.人体由于花粉过敏,使血管壁通透性降低,水分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导致组织水肿
C.种子收获后,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分是结合水
D.如果白天用含18O的水浇花草,周围空气中的H20、02和C02中都可能检测出180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有水的生成,第二阶段有水的分解,A错;人体由于花粉过敏,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使大量蛋白质漏出到组织液中,结果,一方面血管内液体渗透压降低,另一方面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发生水肿,B错;种子收获后,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分是自由水,C错;如果白天用含18O的水浇花草,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也可用于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另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18O会进入C02中,因此周围空气中的H20、02和C02中都可能检测出180,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是葡萄糖部分代谢途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内能进行a、c、d、e、f、g生理过程
B.乳酸菌的d过程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
C.d生理过程比b、c生理过程能量利用率高
D.进食1小时后,机体直接通过体液调节维持血糖平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内能进行a、c、d、e、f、g生理过程;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虽然能进行有氧呼吸但是无线粒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能量利用率高;进食1小时后,血糖升高,机体可直接通过体液调节维持血糖平衡。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葡萄糖代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新鲜的稀释唾液,振荡后,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50℃、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本尼迪特试剂(边加边振荡),用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实验步骤不正确? ②温度设置不合理? ③不适合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③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每种酶的酶活性有最适温度,在此温度下,其活性最高,偏离此最适温度时,温度越低,或者温度越高,其活性越小.而且,温度过高会导致酶失活以及变性.
三支试管加入浆糊后,应该先将三支试管放在不同温度下5min时间,再分别加入淀粉酶摇匀后,再在各自温度中维持5min.(上述实验中步骤不正确)2、淀粉酶的活性在37度,接近人体的温度时度最活跃.而设置的对比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温度跨度太大(温度设置不合理)3、这个实验中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的存在而不能验证淀粉是否存在.1、2、3均正确,所以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物质出入人体细胞既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的是
A.氧气
B.K+
C.苏氨酸
D.葡萄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K+、苏氨酸和 葡萄糖都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的,需要载体和能量,而氧气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既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故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内物质的转变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④过程产生ATP最多,过程②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B.进行②过程的CO2都来自大气,产生的有机物存在于液泡中
C.进行③过程时,需要水参与,产生少量的ATP
D.给植物浇H218O后,根细胞会产生少量C18O2,过程④不会产生H218O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过程②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A错误。②过程的CO2来自大气和线粒体,B错误。H218O光解产生氧气参与过程④会产生H218O,D错误。本题选C。
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