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品保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蔬菜保鲜效果较好的条件是0℃以上低温及低氧
②用自来水洗净的鸡肉置一包装袋中抽成真空,不冷冻也可保持数年不变质
③种子入库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目的是降低结合水含量,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和避免种子发芽霉变
④天然织物保存特别需要防潮,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蛋白质,一旦受潮,衣物上就会有霉菌等微生物繁殖
A.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蔬菜水果保鲜的条件是低温、低氧、湿度适中,故①正确;由于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故②错;种子入库前需要晾晒,目的是降低自由水含量,故③错;有些霉菌等微生物可以分解纤维素等物质,故④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为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示意图及发生的相关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叶绿体、线粒体中
B.图甲中的A物质是NADPH,图乙中的B可来自葡萄糖的分解
C.甲乙两种生物膜上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D.甲乙两种膜上生化反应都需要光照和适宜的温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解,甲膜上有色素分子且水分解,故甲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乙消耗氧气生成水故乙存在于线粒体中,A项正确;由上可知,甲中水分解生成[H](或NADPH)和氧气,为光合作用光反应,而乙中氧气和[H]结合生成水,其中[H]来自葡萄糖的分解,此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B项正确;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都有ATP的生成,C项正确;甲乙两种膜上生化反应都需要适宜的温度,甲膜上的反应还需要光照,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场所,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外界环境中一个含放射性标记的14CO2分子通过气孔进入水稻叶片,到最后14C出现在淀粉中,一般会穿越生物膜层数为
A.3
B.9
C.11
D.5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其转移途径是
A.CO2→叶绿素→ADP
B.CO2→叶绿体→ATP
C.CO2→乳酸→糖类
D.CO2→C3化合物→糖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后,先被五碳化合物固定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被氢还原后生成葡萄糖,因此,碳的转移途径应是CO2—→C3—→葡萄糖。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关于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杂种植物的培育中
B.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有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有m+n条染色体
C.过程②结束后,需要淘汰自身融合的细胞
D.过程③不存在细胞分裂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该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其很多理论、技术问题未解决,距离推广应用有一定差距;A错误。“番茄—马铃薯”细胞具有两个细胞的染色体,有m+n条染色体;B正确。过程③结束后,需要淘汰自身融合的细胞,筛选出番茄—马铃薯杂种细胞;C正确;过程③进行有丝分裂,在末期形成新的细胞壁,标志着原生质体融合成功;D错误。
考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