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19世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进化理论。20世纪,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自然选择学说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来自非达尔文学派的质疑。关于“生物的变异是否定向”是经常争论的一个问题。你认为生物的变异是否定向,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许多果蝇培养在一起,让它们自由交配。同时用一定剂量的杀虫剂DDT喷在一块玻璃片上,把玻璃片放在培养果蝇的瓶子中。果蝇群体一代代繁殖,每代群体都用DDT处理,药剂的剂量逐渐增加,经过十多代后,果蝇群体的抗性比原有的品系增强了几十倍。问:能否确定DDT在此实验过程中对果蝇是起选择作用还是诱发突变的作用?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对一个地区的植物资源调查中发现,在一个植物自然种群中,有一种性状表现为植物的胚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正常的卵细胞,使该类植物不能繁殖后代。进一步研究证明:该性状受基因a控制。在该种群中,AA的个体占90%,Aa的个体占9%,aa的个体占1%,那么:
①.该植物种群的A基因频率是________,a基因频率是________。
②.该植物种群自由交配一代后,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占________。
③.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定向。因为基因突变是随机的;有性生殖细胞产生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随机的;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2)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不能。因为果蝇每代都接触了DDT,缺乏对照实验
(4)①.94.5%? 5.5%? ②.483/484? ③.发生了进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关突变和基因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突变可以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经过基因突变后,原有的等位基因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C.某人群的女性中正常者占99.5%,则色盲基因的频率为0.5%
D.自然界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日本的长尾鸡是著名的观赏鸡,全身羽毛雪白,短小的身体拖着约两米的尾羽。莱杭鸡是产卵量很高的卵用鸡。长尾鸡和莱杭鸡的培育成功是
[?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生存斗争的结果
D.定向变异的结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一个由中国、美国等6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遗憾地宣布,经过为期38天的联合寻找,在长江中未发现有 “水中熊猫”之称的濒危物种一白鳍豚,白鳍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下列相关叙述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
A.白鳍豚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白鳍豚灭绝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较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白鳍豚灭绝使人们认识到,某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将永远失去一个基因库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