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植物绿色叶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光能,在水的参与下合成糖类物质,并释放出氧气。这一过程包括
A.呼吸作用
B.发酵作用
C.光反应阶段
D.暗反应阶段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绿色叶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光能,在水的参与下合成糖类物质,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属于光合作用过程,该过程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若含有100个碱基的DNA分子中,有40个胸腺嘧啶,该DNA分子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
A.30个
B.60个
C.120
D.180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DNA双链中A=T、G=C,所以C+T=1/2×100=50,T=40,则C=10。该DNA分子复制两次,共形成4个DNA,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4-1)×10=30个。
考点:考查DNA复制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DNA复制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是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温度上升5 ℃,B点向左下方移动
B.A点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
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的分解情况
D.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是因为受酶活性的限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该图是最适温度下的曲线,故温度上升5℃,B点会向左下方移动,故A正确;A点时,随麦芽糖量增加,催化速率增加,说明麦芽糖酶没有全部参与催化,故B错误;斐林试剂与麦芽糖和其水解产物都能反应,故C错误;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主要受酶浓度的制约,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活性曲线,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某生物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有24条染色体,那么,该生物体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A.12条
B.24条
C.36条
D.48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减数分裂第二次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精原细胞和体细胞染色体相同。故选B。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小组用含葡萄糖的培养液培养酵母菌,并制作了如图a-f所示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若a装置液滴不动,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
B.若a装置液滴左移,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
C.连接e→d→c→d
D.并从e侧通气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
E.连接f→d,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可见有氧呼吸气体体积不变,无氧呼吸气体体积增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若a装置液滴不动,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没有利用氧,仅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A对;若a装置液滴左移,说明有氧消耗,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气体体积增加,一定有无氧呼吸进行,B错;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连接e→d→c→d,并从e侧通气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C对;连接f→d,f无气体通入,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D对;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细胞呼吸和实验分析的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