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某过程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此时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B.若某健康人A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A、C两点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后引起的抗体浓度的变化,则AB、CD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都来自两种细胞的分化
C.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一天内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
D.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AB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肝脏在BD段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b段表示炎热环境下,机体温觉感受器兴奋,故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此时细胞中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A错误。初次免疫过程中抗体来自B细胞增殖产生的浆细胞,二次免疫过程中抗体来自记忆细胞增殖产生的浆细胞;B错误。人一天中体温一般不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错误。正常进食后,ab段表示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cd段由于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故血糖浓度升高,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分泌;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会引起胰液分泌。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
A.这个顽固的神经反射仍然存在,是因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
B.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C.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D.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分泌;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会引起胰液分泌。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丘脑对高等哺乳动物稳态的维持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②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产生冷觉和热觉
③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④如果切断小白鼠的下丘脑与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小白鼠还能保持体温的基本恒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故①错。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低级中枢,冷觉和热觉在大脑皮层形成,②错。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③对。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故切断小白鼠的下丘脑与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小白鼠还能保持体温的基本恒定,④对。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下丘脑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与糖尿病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逐渐消瘦,是因为其体内糖的氧化供能发生障碍,导致非糖物质分解加强
B.尿液中偶尔含有少量糖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但尿液中持续含有较多糖的人则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C.糖尿病患者吃得多,是因为其体内的糖被大量排出体外,导致血糖含量过低引起的
D.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为其代谢旺盛,产生的水比一般人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糖尿病患者体内糖的氧化供能发生障碍,持续高血糖,非糖物质分解加强以供应能量;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带走了大量水分;肾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葡萄糖重吸收障碍,尿液中也会持续含有较多的糖。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是人体内糖代谢等过程的简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如果甲是肝细胞,则图中A所示的多糖最可能是肝糖原
B.④过程产生的产物中有丙酮酸
C.过程③和④都能产生ATP
D.若人体内胰岛素浓度过高,则过程④将会加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肝糖元,需要消耗ATP;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形成丙酮酸,能形成少量的ATP;胰岛素能促进糖类的氧化分解;故错误的选C。
考点:血糖调节和糖类代谢。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