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呼吸作用产物中肯定由有氧呼吸产生的是
A.ATP
B.丙酮酸
C.H2O
D.CO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 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产生丙酮酸和ATP;有氧呼吸和部分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O2;H2O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无氧呼吸不产生。所以肯定由有氧呼吸产生的是H2O。
考点:呼吸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呼吸作用过程及产物的理解。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绿色开花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能合成ATP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线粒体和核糖体
C.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D.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ATP的合成知识。ATP合成时的能量主要来自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其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其中叶绿体和线粒体属于细胞器。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
①无毒的环境?
②无菌的环境
③合成培养基需加血浆?
④温度和pH与动物体内相近
⑤需要O2,不需要CO2?
⑥95%空气和5%CO2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凝血过程需要多种要素参与,下列与凝血无关的是
A.纤维蛋白原
B.白细胞
C.血小板
D.维生素K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凝血是血液从液体转变成为凝胶状态的过程。血液凝固是因血浆中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其最后表现就是由不溶解的纤维蛋白网罗红细胞形成凝血块。凝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参与此过程的有凝血因子、Ca++、血小板等。此反应可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及纤维蛋白形成三个阶段。第1阶段中,又因起动方式及因子χ激活途径不同而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两个途径(见凝血过程示意图)。

内源性凝血起动于接触激活,即Ⅻ因子接触到带负电荷的表面(在体内为血管受损后暴露的胶原纤维;在体外为玻璃表面、白陶土等)被激活。而外源性途径则由组织损伤释放的组织因子(因子Ⅲ、组织凝血活酶)所起动。凝血反应一旦激活,则如瀑布一样发展,一直到血液凝固为止。大多数凝血因子(如因子Ⅰ、Ⅱ、Ⅴ、Ⅶ、Ⅹ、Ⅸ等)都是在肝脏中合成。维生素K能促进肝中凝血因子的合成,被称为“凝血维生素”。由此可见,A、C、D项都与凝血有关。B项无关。所以,答案为B。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图甲是分裂各阶段细胞的核DNA和细胞质中信使R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分裂图。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甲的c阶段
B.若将细胞培养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则当细胞分裂至图乙所示时期时,染色体上的所有DNA均含放射性
C.图甲曲线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b和d
D.在图甲的e期才能观察到图乙所示的图像,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b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促使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因此作用的时期为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期b期,A错误;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将细胞培养在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其产生的后代都含有放射性,B正确;从图甲可看出,a、c时期,mRNA的合成量比其他时期的多,所以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a和c,C错误;在图甲的e期才能观察到图乙所示的图像,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及获取图像信息的能力,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