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研究人员对取自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生活细胞(A、B、C、D)进行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试判断A、B、C、D4种细胞中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组生物??
A.乳酸菌、团藻、水稻、光合细菌
B.水稻、光合细菌、乳酸菌、团藻
C.光合细菌、乳酸菌、水稻、团藻
D.团藻、水稻、乳酸菌、光合细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
核膜是区别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依据,此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根据题意中图表分析可知:A、B、C、D4种细胞中最可能取自光合细菌、乳酸菌、水稻、团藻。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如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此细胞是真核细胞或原核细胞
B.该图一定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C.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结构①和③上都存在碱基A和T的互补配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示知,1是线粒体,2是中心体,3是核糖体,4是高尔基体,5是细胞核;则此细胞是真核细胞;该图的细微结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看得见,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进行的场所,其原料是丙酮酸,没有分解葡萄糖的酶;线粒体中含有DNA,而核糖体中含有RNA,没有DNA,不存在碱基A和T的互补配对。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
点评:基础题,熟悉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尤其是真核细胞中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科学家用显微技术去掉变形虫的细胞核后发现其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移入同种细胞核后,发现变形虫又能恢复各种生命活动。由此得出的下列实验结论中最科学的是
A.人工去核的细胞,一般不能存活长久
B.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C.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D.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的场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去掉变形虫的细胞核后发现其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移入同种细胞核后,发现变形虫又能恢复各种生命活动。从题意中可以看出细胞核对变形虫的生命活动的进行具有重要作用。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从成分、功能方面将细胞器进行归类,错误的是
A.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和叶绿体等
B.可以产生[H]和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C.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不止一种,如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糖体
D.植物细胞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液泡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不止一种,如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而内质网不能。C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为在等容积容器中,用不同条件培养酵母菌时,其种群增长的曲线。三种条件分别为:不更换培养液;不更换培养液但定时调节pH使酸碱度恒定且适宜;每3h定期更换培养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是不更换培养液但定时调节pH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
B.该实验表明特定空间的环境容纳量是可以改变的
C.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密度、捕食者无关
D.若在曲线③所示条件下培养140h后,调节pH至适宜并继续培养,种群数量将一直维持恒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不更换培养液培养酵母菌,一段时间后酵母菌将会因为营养物质短缺且又由于代谢废物积累在培养液中而影响其繁殖,种群增长是曲线③;但如果不更换培养液但定时调节pH使酸碱度恒定且适宜的话,酵母菌的数量会比不更换培养液稍好一些,种群增长是曲线②;每3h定期更换培养液,酵母菌在营养充足、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将会呈现“J”型增长,种群增长曲线是①。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种不同的条件下酵母菌的曲线变化是不一样的,说明在特定空间的环境容纳量是可以改变的,B项正确;曲线①在培养后期由于空间的限制,种群增长速率下降,C项错误;曲线③所示条件下培养140h后,即使调节pH至适宜条件,种群数量也会因为营养匮乏而下降,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不同条件下酵母菌培养时种群增长曲线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并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