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
C.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不断地分解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液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过程发生在人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的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①抗体与抗原结合? 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
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 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相关知识。在内环境中进行抗原与抗体结合,PH的调节,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是在外界环境中,丙酮酸氧化分解在线粒体内,胰高血糖素合成是在核糖体中,氧气的运输是血浆运输的。所以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 Na十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b处不能兴奋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导致肌肉抽搐(持续收缩)的症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十通道的打开,大量Na十内流,导致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十内流,但仍需要消耗 ATP。A错。处于③与④之间时,由于Na十通道大量开放,导致Na十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所以不影响a处释放乙酰胆碱,b处能兴奋。C错。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但不引起b处去极化,所以不形成电位。D错。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神经调节知识的要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使学会运用生物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促胰液素的发现者是
A.沃泰默
B.巴甫洛夫
C.沃森和克里克
D.斯他林和贝利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第一种被发现的动物激素。为一种碱性多肽。由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11种不同氨基酸。贝利斯与斯塔林等于1902年发现。产生促胰液素的细胞为“S”细胞,主要在十二指肠粘膜,少量分布在空肠、回肠和胃窦。所以选D。
考点:生物学史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生物学史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促胰液素的发现者的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感染HIV后,细胞免疫会丧失,而体液免疫不受影响
B.HIV能够攻击人体内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
C.HIV主要由DNA、RNA 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
D.HIV在离开人体后仍能进行增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HIV攻击人体T细胞,而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也有着重要的呈递作用;HIV是一种RNA病毒,其组成成分中有RNA和蛋白质,而无DNA;HIV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需在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病毒的生命特征,即增殖。
考点:本体考查艾滋病病毒HIV。
点评:HIV是热点问题,考生在学习多注意将学科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给出正确答案并不难。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