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h,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 的酒精产生量与丙组相同
B.乙组产生的CO2与丁组一样多
C.丁组的能量转换率大于丙组
D.甲组分解的葡萄糖少 于乙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表,线粒体中无法直接利用葡萄糖,因此甲乙两组不会有呼吸产物出现,丙组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丁组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A、B、D错;由于丁组在有氧条件能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所以丁组的能量转换率大于丙组,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场所和底物及产物,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和分析、提取表格信息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降低了细胞的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中信息可知,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故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AB正确。Na+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增加了细胞的吸水能力,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C错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及从文字中获取信息能力,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所示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判断,发生着丝粒分裂的区段有

A.A—B和K—L
B.D—E和J—K
C.H—I和J—K
D.E—F和K—L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A—H代表的是减数分裂,H—I是受精作用,I—M是有丝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E和有丝分裂后期J—K,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选B。
考点:细胞分裂的特点。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需在理解细胞分裂过程的知识基础上加以记忆。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物质变化,哪些发生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①2H2O→〔H〕+O2?
②ADP+Pi→ATP?
③CO2+H2O→(CH2O)+O2?
④ATP→?ADP+Pi
A.①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相对量如图所示。当氧浓度为a时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67%用于有氧呼吸
C.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33%用于有氧呼吸
D.酵母菌停止无氧呼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根据图示,当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可以进行同时进行两种呼吸方式,AD错误。根据酒精的相对数量为6,CO2的相对数量是15,可得出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是9,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是6。则被分解的葡萄糖有33%,B错误,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