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将等体积的两个琼脂块放置在胚芽鞘尖端的切面下,琼脂块中间用玻璃片纵向隔开,对胚芽鞘尖端进行单侧光照射,如图所示。关于这项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M长得比N快
B.N长得比M快
C.M弯向—侧而N不弯曲
D.N弯曲向一侧而M不弯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图中可知由于单侧光照,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即X浓度高,对于茎该浓度是促进其生长,所以A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雷(P.M.Ray)将燕麦胚芽鞘切段放入一定浓度生长素的溶液中,发现10~15min后切段开始迅速伸长,同时溶液的pH下降,细胞壁的可塑性增加。将胚芽鞘切段放入不含生长素的pH3.2~3.5的缓冲溶液中,则1min后可检测出切段的伸长,且细胞壁的可塑性也增加;如将切段转入pH7的缓冲溶液中,则切段的伸长停止;若再转入pH3.2~3.5的缓冲溶液中,则切段重新表现出伸长。基于上述结果,雷和克莱兰于1970年提出了生长素作用机理的酸生长理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上存在着运输H+的载体,生长素使其活化
B.生长素作用于细胞后,细胞将H+通过协助扩散运出细胞
C.给植物细胞提供酸性环境,不需生长素也可生长
D.应用生长素处理切段后,溶液中H+浓度会增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将燕麦胚芽鞘切段放入一定浓度生长素的溶液中,发现10~15min后切段开始迅速伸长,同时溶液的pH下降,细胞壁的可塑性增加,说明细胞膜上存在着运输H+的载体,生长素使其活化,故A正确;H+由细胞运出需克服浓度梯度,并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故B错误;H+运出细胞后,溶液中H+浓度会增加,溶液的pH下降,故D正确;将胚芽鞘切段放入不含生长素的pH3.2~3.5的缓冲溶液中,则1min后可检测出切段的伸长,且细胞壁的可塑性也增加,可见只要给植物细胞提供酸性环境,不需生长素也可生长,故C正确。
考点:本题以雷和克莱兰的实验为素材,考查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及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考生审题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丝瓜为异花传粉植物,将刚开始萌发的该植物种子先在下表5种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浸泡24 h,然后种植。比较植株上雌花与雄花的平均数,求出性别比,实验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该实验浓度的赤霉素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
B.该实验浓度的乙烯利、整形素明显有利于雄花的形成
C.实验表明清水具有促进雄花形成、抑制雌花形成的作用
D.该实验浓度的赤霉素、CP有利于雌花的形成,整形素有利于雄花的形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表格内容可知,清水组为空白对照组,赤霉素组雄花平均数小于清水组,雌花平均数大于清水组,表明赤霉素有利于雌花的形成,抑制雄花的形成,A错;乙烯利组雄花平均数小于清水组,表明抑制雄花的形成,B错;清水组为空白对照组,对雌雄花的形成无影响,C错;赤霉素、CP组雌花平均数大于清水组,表明有利于雌花的形成;整形素组雄花平均数大于清水组,表明促进雄花的形成,D正确。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物质的量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结论之一是

A.当生长素浓度为10-9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促进芽的生长
B.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其背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0-8mol·L-1
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
D.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生长素浓度低于10-6mol·L-1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图可知,抑制根生长的浓度是大于10-8mol·L-1,芽的抑制浓度为10-6mol·L-1,当生长素浓度为10-9mol·L-1时,促进根和芽的生长;根向地生长的原因背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向地侧浓度高抑制生长,所以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于10-8mol·L-1;对根、芽、茎而言,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解除顶端优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其生长,即侧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mol·L-1。
考点:考查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的影响。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生长素的两重性。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幼根中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但不含乙烯
B.其顶端优势的枝条,其侧芽部位因生长素浓度过低而不生长
C.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D.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