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每一种性状都只受一个基因控制
B.蛋白质的结构改变能导致生物体的性状改变
C.蛋白质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
D.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每一种性状可能一对基因控制,也可能受多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主要体现者是蛋白质,所以蛋白质的结构改变能导致生物体的性状改变;基因是控制蛋白质合成最基本的单位;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一种性状可能受一对基因控制,也可能受多对基因控制。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艾滋病病毒(HIV)为逆转录病毒。但无法独立繁殖,其繁殖过程需要在T淋巴细胞内进行。其原因不包括
A.需要T细胞提供核糖体和tRNA
B.需要T细胞提供各种酶和ATP
C.需要T细胞提供mRNA
D.需要T细胞提供各种原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病毒不能独立进行增殖,需寄生在寄主细胞中,利用寄主细胞的酶、能量、原料,合成自身的核酸及蛋白质,所以答案C。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某双链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T)/(G+C)碱基比值为0.3,那么,在整个DNA分子中A:T:G:C的比值
A.1:1:1:1?
B.2:2:3:3?
C.3:3:10:10?
D.10:10:3:3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配对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一条链、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以及转录形成的RNA相对应碱基之和的比值均相等,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所以C选项是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某高等动物的一个细胞中DNA分子的双链均被32P标记(不考虑细胞质DNA),将其放在含31P的细胞培养液中培养,正确的是
A.若该细胞是精原细胞,则其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50%具有放射性
B.若该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均不具有放射性
C.若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子细胞100%具有放射性
D.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其增殖产生的子细胞具有放射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若该细胞是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要进行DNA半保留复制,每个DNA分子复制出的DNA均为32P和31P的杂交链,所以产生的子细胞100%具有放射性,A错误。无丝分裂也要进行DNA复制,只是不会观察到纺锤丝出现,子细胞也具有放射性,故B错误。若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子细胞100%具有放射性,故C正确。若该细胞为精细胞,直接变形形成精子,不会再增殖分化,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某同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所观察到的数百个细胞无一处在分裂间期。这是因为
A.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很长,一般很难观察到其分裂期
B.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已经死亡,不能分裂
C.洋葱表皮细胞原本就是死细胞,不会分裂
D.洋葱表皮细胞已高度分化,一般不会分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