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下列关于DNA结构特点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两条链反向平行成双螺旋结构
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骨架
C.内侧是碱基对,以氢键连接
D.碱基配对是A和U,G和C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DNA分子含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形成双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内侧是碱基对,两两配对,A配T,G配C,碱基间以氢键连接,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恰当的措施为
A.提高CO2浓度
B.增强光照强度
C.延长光照时间
D.补充绿光光照
参考答案:ABC
本题解析:植物对绿光的吸收能力最弱,所以不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答案ABC。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
B.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
C.传代培养过程中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的理论基础相同
B.二者均使用的是液体培养基
C.二者均可以用于培育生物个体
D.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生产药物,物制品动物细胞培养则可以生产一些重要的蛋白质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关于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杂种植物的培育中
B.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有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有m+n条染色体
C.过程②结束后,需要淘汰自身融合的细胞
D.过程③不存在细胞分裂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该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其很多理论、技术问题未解决,距离推广应用有一定差距;A错误。“番茄—马铃薯”细胞具有两个细胞的染色体,有m+n条染色体;B正确。过程③结束后,需要淘汰自身融合的细胞,筛选出番茄—马铃薯杂种细胞;C正确;过程③进行有丝分裂,在末期形成新的细胞壁,标志着原生质体融合成功;D错误。
考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