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功能过于强大而引起的免疫失调病。血友病是一种遗传
病,与免疫失调无关。艾滋病是免疫缺陷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都是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失调疾病,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B.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导管输送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C.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D.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相关知识。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直接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运送,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所以B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B.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C.pH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代谢场所在细胞,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物质交换场所,故A错。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如pH和温度不正常,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故B正确。酶催化需要适宜的pH和温度,故C正确。免疫调节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图表示连接有电流表的一段神经纤维,且bc与cd的距离相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刺激a点时,d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B.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为内负外正
C.刺激c点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一次
D.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刺激c点时,产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电流表的两侧导线的膜外均是负电荷,无电位差,不发生偏转;当刺激a点,使电流表左接触点先变为外负内正,电流表偏转,当局部电流流过后,左接触点恢复外正内负,右接触点变为外负内正,电流表再次偏转,共偏转两次;故选C。
考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右图表示某种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机体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或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变化,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食物缺碘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营养不良血浆的量
C.增加食物池塘中鱼群数量
D.进食促胰液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当机体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减弱,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加。营养不良,血浆蛋白不足,含量下降。机体进食后,随着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可刺激小肠粘膜不断释放促胰液素,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的上皮细胞,使胰液的分泌量大为增加,进而分泌大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激素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