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图。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1、G2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B、C
B.培养基中需加入ATP和相应的酶
C.图中②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是31P和32P
D.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所以G2代DNA离心后应该出现中带和重代,所以G1、G2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B、D,本题选A。
考点:DNA的复制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DNA复制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氧呼吸过程中的CO2产生于
A.丙酮酸分解时
B.葡萄糖刚要分解时
C.ADP形成ATP时
D.氢和氧结合成水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线粒体等结构协调配合的结果
B.相同质量的脂肪与糖类在人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后
C.脂肪比糖类脱氢多、耗氧多、产水多、 放能多
D.成熟的叶肉细胞中最大的细胞器是叶绿体
E.细胞质中含有多种酶,是活细胞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泌蛋白是在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其在加工,分泌的过程中,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最后运出细胞膜,通过囊泡实现,并消耗线粒体提供的能量,A正确。由于脂肪中碳氢比例明显比糖类多,所以相同质量的脂肪与糖类在人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后,脂肪比糖类脱氢多、耗氧多、产水多、 放能多,B正确。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但最大的细胞器是液泡,故C不正确。细胞质基质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质、无机盐、核苷酸、水等物质,它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D正确。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是同一物质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热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化学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故A错误。ATP中的“A”是腺苷,而DNA、RNA中的碱基“A”是腺嘌呤,故B错误。缺氧和有氧条件下进行的呼吸都需要在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故C正确。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电能或化学能,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ATP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把握知识点间的联系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
B.实验中的甲、乙装置需要相同且适宜的温度
C.在相同时间内C、E瓶中浑浊程度相同
D.A瓶中加入NaOH是为了吸收空气中CO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甲装置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装置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因此该实验可以证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实验中的甲、乙装置需要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是一组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氧气浓度。A瓶中加入NaOH是为了吸收空气中CO2。在相同时间内C、E瓶中浑浊程度不同,C瓶更浑浊。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