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图1表示培养中的动物细胞数目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关系,从图1的A点取出6000个细胞,测定其DNA的含量,结果如图2,根据该实验结果,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该动物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为10小时
B.取出的6000个细胞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为3000个
C.取出的6000个细胞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为1500个
D.C表示的细胞处于DNA复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动物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数目倍增。从图1中可以看到A点的细胞数为100个单位,当细胞数为200个单位时的时间与A点的时间差为20小时。所以完成一个细胞周期需要的时间为20小时,故A项错误。
(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G1期是合成前期,其DNA含量最少;S期是DNA的复制期,其含量逐渐增加;G2期(合成后期)、M期(分裂期)由于在S期之后,它们的DNA含量是G1期的2倍。图2中,D的DNA量是B的2倍,C表示DNA量在D、B之间。因此,表示处于S期(DNA的复制期)的是C,表示处于G2期、M期的是D,表示处于G1期的是B。故D项正确。
(3)从图2中可以读出G1期的细胞数(B点)=3000个,G2期和M期(D点)的细胞数之和=1500个, M期和G2期的细胞数无法确定,所以,分裂期和分裂间期的细胞数不能确定。故B、C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关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使用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35S的培养基中培养出来的
B.35S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沉淀物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
C.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生活的,所以要形成35S标记噬菌体应含噬菌体在含35S细菌中培养,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质,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就把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质与细菌分开,但也有少量的还来不及分开,所以B答案正确而C答案错误。新形成的噬菌体中虽然没有检测到35S,但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其蛋白质是否能作遗传物质不能确定,该实验只能说明DNA确实是遗传物质。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某蛋白质由65个氨基酸组成,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的碱基数目至少有
A.390个
B.195个
C.65个
D.260个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翻译过程中,信使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信使RNA碱基数目的1/3,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所以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的碱基数目至少有65×6=390个。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单细胞而言,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B.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衰老必然导致生物个体衰老
C.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
D.对多细胞生物来说,体内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多细胞生物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细胞衰老不会导致个体衰老。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92,则该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为
A.92 92 92
B.2392 92
C.46 92 92
D.184 46 46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可推测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6,则该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为46、92、92。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