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神经细胞内K+的外流有关
B.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
C.将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
D.神经递质释放以后,能够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神经细胞内K+的外流有关,使得电位分布外负内正;正确。
B.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双向传导;正确。
C.将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正确。
D.神经递质释放以后,能够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的结合;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一位农民不慎错将2,4—D当作农药,喷施到晚稻田中用来治虫。结果短短一个月里,这些晚稻疯长到了一人多高,不结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D是植物激素中的一种
B.晚稻的疯长,主要是由于2,4—D促进了细胞伸长
C.晚稻不结实,是由于2,4—D影响了水稻授粉
D.如果当时进一步提高配制浓度,晚稻将会长得更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植物激素的作用是,调节植物的生长,说得明白些就是调节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用于干什么。由于错将生长素当农药喷洒,生长素促进了水稻的营养生长,农作物都有个特性就是只要营养生长过于旺盛,那么生殖生长就会不良。当生长素喷洒水稻后,水稻光合作用产物和根吸收的矿物质都用于长植株了,所以B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甲图中
B.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
C.甲图的⑥结构中
D.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E.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
F.则a、c为兴奋部位
G.乙图a、b段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b→a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根据甲图中⑥结构——突触可知,①为感受器、②为效应器、③为传入神经、④为神经中枢、⑤为传出神经;B项对,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此处信号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项错,神经纤维上未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是外正内负,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是外负内正,所以a、c部位是未兴奋部位,b是兴奋部位;D项错,乙图a、b段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a→b,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b→a。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正确判断反射弧各环节的名称。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A.①→②
B.③→④
C.②→①
D.④→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所以B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球状或杯状。此结构不能完成
A.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B.“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ATP的合成与分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突触前膜能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经胞吐方式分泌出来,实现了电信号到信号的转变,所以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突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