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①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二,两个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个子染色体
②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③染色质螺旋化逐渐形成短而粗的染色体
④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着丝点两侧附着纺锤丝
⑤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①②
C.⑤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在分裂间期,主要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在分裂期,各阶段的变化特点是: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所以顺序正确的是B。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图一是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时期分裂图象,图二是分裂各阶段细胞的核DNA?和细胞质中信使RNA含量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中,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二中的b阶段
B.如果将该生物的细胞培养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当细胞处于图一所示的时期时,细胞核中的DNA全部含放射性
C.图二中d—e段rmqNA含量明显减少的原因是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无法进行转录
D.图一所示的下一个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时期是图二中的b阶段,DNA复制容易出现差错;正确。
B.细胞培养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细胞处于图一所示的时期时,细胞核中的DNA没有含放射性;错误。
C.图二中d—e段RNA含量明显减少的原因是处于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无法进行转录;正确。
D.图一中期,下一个时期后期的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

A.基因1和基因2可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B.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催化
C.④⑤过程形成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D.过程①②③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人体的全部性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体的所有体细胞均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因此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相同,故A选项正确;过程①、②分别为转录和翻译过程,需要相应的酶来催化,但tRNA不具有催化的作用,故B选项错误;④、⑤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即根本原因是DNA不同,故C选项错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途径:⑴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①②③,⑵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①②④,故D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物理致癌因子的刺激
B.化学致癌因子的刺激
C.病毒致癌因子的刺激
D.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外界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使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图表示癌细胞产生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与癌变有关的基因是原癌基因
B.图中显示癌变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可导致基因重组
D.图示细胞形态的变化说明癌变过程中细胞发生了分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与癌变有关的基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A错误;图中显示癌变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B正确;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图中细胞形态的变化正是癌变的特征并没有发生分化,D错误。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