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I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细胞Ⅰ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I为B细胞,细胞Ⅱ为记忆细胞,细胞Ⅲ为效应B细胞。
A.B细胞能识别抗原,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B.在①抗原经过吞噬细胞处理,呈递给T细胞;⑨过程中吞噬细胞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B正确。
C.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则功能不同;C错误。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抗体;错误。
考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知识必须扎实。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正确反映一株白玉兰树上各部分生长素浓度大小的是
A.顶芽>侧芽老根>分生区
B.顶芽<侧芽老根<分生区
C.顶芽<侧芽老根>分生区
D.顶芽>侧芽老根<分生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生长素的产生和运输。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植物的分生组织;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抑制侧芽的生长,所以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大于顶芽。根尖分生区产生生长素,老根不产生生长素,也不积累生长素,所以分生区生长素浓度大于老根。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C.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D.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胰岛素有降低血糖作用,故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观察小鼠相关症状(低血糖),后注射葡萄糖溶液,观察是否恢复正常,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胰岛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球状或杯状。此结构不能完成
A.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B.“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ATP的合成与分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突触前膜能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经胞吐方式分泌出来,实现了电信号到信号的转变,所以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突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关于人体体温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能
B.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
D.在炎热环境下人体的产热量总是小于散热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