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从H1N1到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出现,威胁着人类健康。下图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1和B细胞都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B.细胞2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暴露病原体
C.合成a所需原料及合成场所都是由人体细胞提供的
D.注射的疫苗可直接刺激细胞3产生大量物质b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1是T细胞,细胞2是效应T细胞,细胞3是效应B细胞,物质b是抗体。T细胞和B细胞收到抗原刺激后都能增殖分化,所以A对。效应T细胞可以和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对。A是子代病毒,不能独立地进行生命活动,增殖所需原料及合成场所都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C对。细胞3是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不能直接接受抗原刺激,D错。
考点:考查知识:免疫应答的过程。要求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脊椎动物中有一种类型的肾呈小管状,分节排列,每一肾小管一端开口于体腔,开口处漏斗状,上有纤毛,在肾口附近有血管球,以过滤的方式把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排入体腔中,借助肾口纤毛的摆动,将体腔中的代谢废物收集入肾小管;另一端汇入一总导管。上述内容描述的是
A.原肾
B.前肾
C.中肾
D.后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脊椎动物的肾脏有三种主要类型:前肾、中肾和后肾。脊椎动物在胚胎时期都有前肾,但只有鱼类和两栖类的胚胎时期前肾才有作用。前肾的位置靠近体腔的前段,由许多肾小管组成。肾小管的一端开口于体腔,开口处膨大成漏斗状,这就是肾口,可以直接从体腔内收集代谢废物。在肾口附近还有由毛细血管形成的血管球,它们利用滤过血液的方式把血液中的废物送入肾小管,肾小管的另一端与一个总的管道相连,这就是前肾导管,末端通到体外。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现象与生长素无直接关系的是
A.患恶苗病的水稻
B.棉花摘心后能多结棉桃
C.运输过程中香蕉自然成熟
D.带芽的枝条扦插易成活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效应B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能够迅速合成并分泌大量抗体
C.成熟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不需要抗原的刺激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与靶细胞接触并促其裂解死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效应B细胞是不识别抗原唯一产生抗体的细胞,B、T细胞增殖分化需经抗原刺激后才进行,效应T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使溶酶体破裂,水解酶释放出来,最后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所以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火龙果原产于中美洲热带,营养丰富。下列有关火龙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果树生长有典型的向光性,这与其体内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有关
B.火龙果成熟时,脱落酸和乙烯的含量明显降低
C.火龙果枝条扦插不易生根,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
D.火龙果成熟时果皮红色,红色色素位于液泡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具有典型的向光性,其原因为阳光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A正确。火龙果成熟时,脱落酸和乙烯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中脱落酸与果实的脱落有关,乙烯与果实的成熟有关,B错误。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促进植株生根的作用,C正确。一般而言,植物的绿色为叶绿体中的色素,红色则与液泡中的花青素等色素有关,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意在考查考生对五种植物激素功能及应用。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