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御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C.人体内的免疫器官有脊髓、胸腺、脾、扁桃体和淋巴结等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分泌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这两道防线人生来就有,无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后天接触病原体等之后获得的特异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线;B正确。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脊髓属于神经系统;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效应B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效应T细胞分泌)、和溶菌酶;D正确。
考点:免疫系统。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相关知识,是学生理解和识记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人体排出Na+的途径是
A.肾排出
B.大肠排出
C.肺排出
D.皮肤排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人体排出Na+的途径主要是经肾随尿排出。另外还有极少数的Na+经皮肤随排出和经大肠粪便排出。离子形式存在的无机盐不可能经肺随气体排出。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具有感知外部世界,形成感觉的功能
B.大脑皮层具有直接控制四肢反射活动的能力
C.大脑皮层视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四肢的低级反射活动受低级神经控制,如膝跳反射是由脊髓控制的。所以B错。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田,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剌激,则a处膜外电位变化为:正电位→ 负电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图中b处可以判断出:Ⅰ为传入神经,Ⅱ为传出神经,且兴奋在Ⅰ处可以双向传导,但兴奋在b处只能单向传递。所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产生的兴奋双向传导,可以到达a处,a处膜电位由静息状态下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最后又恢复为原来的内负外正;在Ⅱ处施加剌激,兴奋可由传导到b处,但不能到达a处,所以a处膜电位不会发生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纤维上电位的产生、变化与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细胞膜上离子通道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下图表示箭毒、烟碱对突触后膜上Na+通道通透性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内负外正,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的结果。
B.人体中箭毒后,箭毒与Ach受体结合,使Na+通道关闭,人体中箭毒的症状是肌肉松弛
C.Ach受体同时也是一种通道蛋白,一旦与Ach结合,即刻引起一个动作电位
D.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老年性疾病,致病原因主要是Ach含量显著减少,用烟碱类药品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内负外正,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正确。如图所示,人体中箭毒后,箭毒与Ach受体结合,使Na+通道关闭,Na+不能内流,不能产生兴奋,肌肉不能收缩,B正确。Ach受体不是通道蛋白,当Ach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后膜上的Na+通道蛋白打开,引起一个动作电位,C错误。从题中右图可知,烟碱与Ach受体结合,也能使离子通道打开,与Ach作用类似,因此可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及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