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不同体色蟹的数量为什么会差别这么大呢?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A.中间体色更适应环境,不易被天敌捕食
B.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生殖能力弱
C.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新物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蟹群个体间存在体色差异,在生存斗争中,与环境颜色相适应的中间体色不易被天敌捕食而得以生存,但中间体色个体的食物来源未必多。由于没有形成生殖隔离,体色不同的蟹仍是同一物种,它们的生殖能力没有多大差别。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的理解。解题时要注意比较各选项的异同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频率低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一般来说,某一性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其基因频率也往往比较大。如果显性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隐性性状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的话,那么A基因的基因频率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就会逐渐降低至0。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突变与重组、迁入与迁出和环境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故本题答案选AD。
考点:生物进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某植物群体中基因型AA、aa个体分别占30%和20%,比较该群体自交与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的两个子代群体
A.纯合子比例相同
B.杂合子比例不同
C.基因频率不同
D.基因型频率相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已知该植物群体中基因型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30%、20%,则Aa的基因频率是50%,A的基因频率=30%+50%×1/2=55%、a的基因频率=20%+50%×1/2=45%。(1)若该群体中的个体进行自交,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0%+50%×1/4=42.5%、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50%×1/4=32.5%、Aa的基因型频率为50%×1/2=25%,则A的基因频率=42.5%+25%×1/2=55%,a的基因频率为45%。(2)若该群体中的个体之间进行自由交配,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55%×55%=30.25%、aa的基因型频率=45%×45%=20.25%、Aa的基因型频率=1—30.25%—20.25%=49.5%,所以A的基因频率=30.25%+49.5%×1/2=55%,a的基因频率=20.25%+49.5%×1/2=45%.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如果在一个种群中,AA占25%,Aa占50%,aa占25%。如果因为环境的变化,每年aa的个体减少20%,AA和Aa的个体分别增加20%,一年后,aa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为
A.23.7%
B.20%
C.18.2%
D.15.6%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保护自然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B.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和这些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
C.五夷山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该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D.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保护区内要严禁开发利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异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此外,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