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植物矮小,根系发达,叶小而厚,叶表皮细胞壁厚、气孔深陷,栅栏组织层次多,此类植物可能为
A.水生植物
B.旱生植物
C.阴生植物
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旱生植物,一般讲,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小而厚,或多茸毛,这是就外形而言。在结构上,叶的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有些种类,表皮常是由多层细胞组成,气孔下陷或限生于局部区域。栅栏组织层数往往较多,海绵组织和胞间隙却不发达。机械组织的量较多。这些形态结构上的特征,或者是减少蒸腾面,或者是尽量使蒸腾作用的进行迟滞,再加上原生质体的少水性,以及细胞液的高渗透压,使旱生植物具有高度的抗旱力,以适应干旱的环境。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某一昆虫种群侵入某地后,分化出甲、乙两个种群,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具有生殖隔离,但外貌几乎无法辨认。由此可知
A.同一种群出现分化是适应辐射的结果
B.同一种群出现分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甲乙属同一个物种,因外貌形态相同
D.形成两个物种的原因是信息激素不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具有生殖隔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中,由于多数个体表现为显性,所以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据研究,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原因是
A.青霉素在葡萄球菌内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
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C.葡萄球菌的定向突变提高了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D.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所以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故B正确。青霉素在葡萄球菌内的增加不能直接提高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突变是不定向的;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是基因突变而来的,不是使用青霉素后产生。
考点: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特性和自然选择的作用。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关于遗传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是
A.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可遗传的
B.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隔离
C.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D.共同进化导致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如环境影响而使生物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可遗传,如射线使基因突变则可遗传,A错误。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B正确。有性生殖的实现了基因重组,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C正确。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环境。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