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有关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入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
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③中的液体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推知A、B、C、D分别表示毛细血管、血细胞、组织细胞、毛细淋巴管。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②是组织液可以进入A、C、D,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CO2,CO2浓度最高氧气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③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及联系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各点距离: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C处,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在突触上兴奋的传导需要进行信号的转变,具有突触延搁,因此兴奋在突触上传导速度慢,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A错误;由于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导到突触后膜,因此刺激D处,肌肉和F处不会发生兴奋,B错误;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的,因此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兴奋只能由F到E处传导,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霍乱弧菌是霍乱的病原体,1992年在印度又发现了一个新型菌株,该菌产生蛋白质类的霍乱肠毒素。病愈者血清中提取的抗体对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血清进行治疗的免疫过程和结核杆菌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免疫过程相同
B.如果该菌侵入人体,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在刺激B细胞分化成为浆细胞的体液免疫中也可以发挥作用
C.多数情况,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D.病人痊愈后,记忆细胞会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利用学情进行治疗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而结核杆菌侵入人体细胞后引起的免疫方式属于细胞免疫。故两者不同,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及动物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点评:体液免疫依靠抗体而细胞免疫依靠效应T细胞进行,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能够解除促使其裂解死亡。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别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的下列四中液体,出现红黄色沉淀的是
A.血浆
B.唾液
C.胃液
D.尿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既有较严格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协作、联系。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两者紧密关系的是
A.抗体
B.淋巴因子
C.溶菌酶
D.吞噬细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抗体只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中起作用;淋巴因子只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溶菌酶只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可以吞噬病原体,而在特异性免疫中又可以吞噬、处理抗原,使抗原暴露出抗原决定簇。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之间的联系,意在考查学生能否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