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把32P标记的磷酸分子加入某细胞培养液中,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A.ATP中远离A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
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该过程发生了ATP-ADP循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加入标记的32P的磷酸分子,磷酸分子可做为ATP合成的原料之一。短时间内在部分ATP上发现了32P,说明这部分ATP是在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后合成的。
可说明:这部分ATP是重新合成的。又因为这部分32P出现在末端,可推测ATP的末端磷酸键容易断裂,进而重新合成了新的ATP。也就证明了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考点: ATP的结构:A-P~P~P ,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h,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 的酒精产生量与丙组相同
B.乙组产生的CO2与丁组一样多
C.丁组的能量转换率大于丙组
D.甲组分解的葡萄糖少 于乙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表,线粒体中无法直接利用葡萄糖,因此甲乙两组不会有呼吸产物出现,丙组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丁组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A、B、D错;由于丁组在有氧条件能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所以丁组的能量转换率大于丙组,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场所和底物及产物,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和分析、提取表格信息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如图表示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干重和鲜重的变化曲线,表示鲜重的曲线及光合作用的始点是?

A.X、O
B.Y、M
C.Y、O
D.X、Q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因此鲜重会逐渐增加,曲线为X;Y就代表干重,种子开始萌发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是子叶中储存的有机物,因此开始干重逐渐减少,但是在O点以后,干重增加,说明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故光合作用的始点是O。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很多实验中须先制作玻片标本,再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实验过程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观察:培养根尖→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叶绿体观察:取苔藓小叶→制片→观察
C.脂肪鉴定:切取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D.质壁分裂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有丝分裂观察:
1、取材:取根尖2~3 mm;
2、解离:使组织中的细胞分散开来;
3、漂洗: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有利于染色;
4、染色:使染色体(或染色质)着色;
5、制片:使细胞分散开来;
6、观察:使用低倍镜观察的目的是找到分生区细胞,使用高倍镜观察的目的是观察得更清楚;故选A。
考点:有丝分裂观察。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在浓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
A.蛙的红细胞
B.皮肤的角质层细胞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洋葱表皮细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所以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