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H2O2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葡萄糖、氨基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含铁的蛋白质;H2O2酶是细胞内的酶;载体在细胞膜上;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的成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内环境的成分。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是胞体膜或树突膜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突触结构和功能。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则是通过“突触”这一结构来完成的,电信号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后膜,从而使另一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即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方向传递。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
B.体温调节和水平衡的调节,都与下丘脑有关
C.寒冷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甲状腺激素也随之增加
D.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每个人的生化指标都是恒定不变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升高,从而产生渴觉;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调节中枢均为下丘脑;寒冷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也随之增加;每个人的生化指标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并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故本题选B。
考点: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以下各项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吃话梅时流唾液
B.看见话梅就流唾液
C.小孩看见拿针的护士就哭
D.小孩听见打针这个词就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题目中吃话梅时流唾液;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如看见话梅就流唾液、小孩看见拿针的护士就哭、小孩听见打针这个词就哭。A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考查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反射知识的要点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产生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
A.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
B.葡萄糖、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C.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D.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抗体合成、加工、修饰的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