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发生在:
A.分裂前期
B.分裂中期
C.分裂后期
D.分裂末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增加一倍C正确。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变,AB错误,分裂末期,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恢复为原来的数目。D错误,本题选C。
考点:有丝分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现象的不同之处是
A.染色体的复制和分配
B.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质的分裂
C.染色体的螺旋化和复制
D.染色体的解螺旋和染色体的分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是:动物细胞在间期中心体倍增,在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在前期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植物细胞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所以选B。
考点:有丝分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用含15N、35S、32P的噬菌体去侵染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细菌,则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
A.只含32P
B.大多数含有15N和32P
C.少数含15N、35S和32P
D.全部不35S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亲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15N、32P。噬菌体的蛋白质中含有15N、35S,子代噬菌体中含有少量15N、32P,全部的子代噬菌体都不35S。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A.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
B.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7碱基对
C.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一个脱氧核苷酸由一个碱基、一个脱氧核糖、一个磷酸共同构成且每形成一个脱氧核苷酸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个;双链DNA分子中,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脱氧核苷酸与脱氧核苷酸链接也需要连接物。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需要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个数为N+N-1=2N-1(N为组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脱氧核苷酸数),则DNA分子中需要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个数为4N-2。由题干“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知“组成该DNA分子片段的脱氧核苷酸数为8个即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能搭建出44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细胞分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
A.蛋白质的数量发生改变
B.细胞功能发生改变
C.蛋白质的种类发生改变
D.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定义: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会有所改变,但是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选D。
考点:细胞分化。
点评: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