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把32P标记的磷酸分子加入某细胞培养液中,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A.ATP中远离A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
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该过程发生了ATP-ADP循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加入标记的32P的磷酸分子,磷酸分子可做为ATP合成的原料之一。短时间内在部分ATP上发现了32P,说明这部分ATP是在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后合成的。
可说明:这部分ATP是重新合成的。又因为这部分32P出现在末端,可推测ATP的末端磷酸键容易断裂,进而重新合成了新的ATP。也就证明了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考点: ATP的结构:A-P~P~P ,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从绿叶中提取色素,选取的最佳叶片应是()。
A.肥嫩多汁的叶片
B.革质叶片
C.刚刚长出来的小嫩叶
D.鲜嫩,颜色浓绿的叶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提取色素时选取材料以色绿、易提取为佳。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用打孔器打出6块滤纸小圆片编号C1-C6,浸在一块点样瓷板6个凹穴(C1-C6,凹穴中滴加等量相应的溶液)中一段时间,用镊子将小圆片放在同一淀粉琼脂培养基上的不同位置,37℃孵育30min,倒入碘液1min后洗去碘液,观察培养基上相应位置是否产生透明圈(不产生蓝黑色的范围),结果如下表所示,对该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绿豆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B.C 4、C5为实验组,C1和C 2、C 3、C 6均为对照组
C.该实验说明绿豆淀粉酶在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
D.若在C 4凹穴中再滴加2滴稀碳酸钠溶液后重复该实验,实验结果与C5相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表中数据所加溶液可知是探究pH对绿豆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故A正确1-3和6均为对照,4和5是实验组,故B正确。实验5组中透明圈最大说明酶活性最高,故C正确。酶在过酸的调节下可能失活,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对信息提取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关于真核细胞呼吸的错误说法是
A.有氧的条件下,厌氧呼吸也可能发生
B.不论环境中是否有氧,细胞呼吸都能产生[H]
C.同等质量的花生与玉米种子萌发时的耗氧量相同
D.需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溶胶、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细胞呼吸。厌氧呼吸相关酶在氧气存在时会受到抑制,但在低氧条件下细胞仍能影响厌氧呼吸,A正确。[H]的产生发生在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B正确。花生中主要含脂肪较多,玉米种子中含淀粉较多,脂肪中H所占比例较高,因此氧化分解是耗氧量大于淀粉,C错误。有氧呼吸发生的场所包括细胞溶胶、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中,因此酶的分布也主要在这些部位,D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呼吸作用,一段时间内共产生酒精2?mol,同时消耗氧气3?mol,则共释放CO2为
A.2 mol
B.3 mol
C.5 mol
D.7 mol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有氧呼吸过程中,每分解1 mol葡萄糖需6 mol氧气,同时产生6 mol的CO2,因为消耗氧气3 mol,应同时产生3 mol CO2。无氧呼吸产生2 mol酒精,同时产生CO2 2 mol。所以共释放CO2 5 mol。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