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会含有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和维生素
D.氨基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蛋白质不能直接被吸收,被吸收的物质是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人体内蛋白质是氨基酸重新合成的。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抗体、激素、神经递质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和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存在的物质有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调节物质,如抗体、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A正确。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pH和温度的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B正确。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抗原性异物,维持内环境稳态;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用下维持的,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错误。
考点:内环境的物质,稳态的意义和调节机制。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如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以下关于导致ab段和bc段变化的相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时体温的变化
B.口渴和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变化
C.在寒冷的室外和进入温暖室内时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
D.饭后和饥饿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剧烈运动时代谢旺盛,产热量多,体温升高,出汗增加散热量,体温下降;A正确。口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大量饮水,正好相反;B正确。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相对恒定;C正确。饭后由于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吸收使血糖升高导致胰岛素含量增多,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胰岛素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与图示曲线不符;故选D。
考点: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
点评:本题比较综合,提升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某炼钢工人因大量出汗导致昏迷,应采取的急救措施
A.口服生理盐水
B.输入肾上腺素
C.输入生理盐水
D.口服钾盐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工人大量出汗导致昏迷,说明排出了过多的钠离子,导致渗透压失衡,应及时注射(或输入)生理盐水,维持渗透压平衡。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各类人群中,一段时期内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氮量基本相等的是
A.健康儿童
B.重创伤恢复期病人
C.健康成年男子
D.禁食期病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N元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元素,其摄入和排出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核酸(主要是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代谢情况,由于蛋白质在体内不能储存,也不能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成,而且组成人体的蛋白质每天都要分解一部分,所以人体必须每天从食物中摄取一定量的蛋白质。儿童和重创伤恢复期的病人都需要大量摄入蛋白质,以维持生长发育或机体恢复,多于排出的蛋白质。禁食期的病人,得不到蛋白质,而且体内还要有蛋白质被分解掉,摄入和排出的氮量也不平衡;只有健康的成年人,摄入和排出的氮量才基本相等。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