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有关植物叶绿体的成分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吸收光的色素位于基粒上,转化光能的色素位于基质中
B.得到电子后的某些叶绿素a,即成为强氧化剂,能使NADPH变成NADP+
C.水的光解部位在基粒,水解ATP和NADPH的部位在基质
D.光能转化为电能后,能使某些叶绿素b不断得到电子和失去电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叶绿体色素全部分布于基粒,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可将NADP+转化为NADPH,其失去电子后能将H2O分解。光能转化成电能后,能使少数叶绿素a不断得到到或失去电子。所以A、B、D均错误。将水分解的光反应在基粒发生,利用ATP和NADPH的暗反应在基质中发生。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ATP与葡萄糖相比有明显不同的特点是
①储存化学能多②储存化学能少③稳定的化学能④活跃的化学能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储存的化学能少,是活跃的化学能。葡萄糖是有机物,化学性质稳定,相对ATP而言,储存的化学能较多,是稳定的化学能。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ATP和糖类的相关内容。
点评:ATP和糖类都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其中ATP化学性质不稳定,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而糖类化学性质稳定,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图为细胞周期中细胞核的变化,此过程发生在

A.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B.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C.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D.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可见图中核膜正处于消失或者重建的时期,也即细胞分裂的前期或者末期,又从染色体的形态上可以看出,染色体的着丝点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仅仅符合前期的特征。故答案为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的特征。
点评:基础题,图中的关键特征在于核膜正处在消失或重建的状态,同时染色体均为X形的染色体。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单克隆抗体产生于
A.促融剂作用下形成的杂交瘤细胞
B.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
C.B淋巴细胞分化形成的浆细胞
D.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形成的淋巴细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人体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肝细胞内,全部的DNA数目确切地说应是
A.大于46
B.等于92
C.等于46
D.大于9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染色体加倍数目达到92条,考虑细胞质遗传在线粒体中也有DNA故全部DNA数目要大于92条,所以D选项说法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细胞核酸存在位置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