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A.小红将酸奶饮入胃中
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洗澡时耳中进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身体内细胞外的环境。胃、耳是与外界相通的,不能视为内环境。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这是进入细胞内液,也不是进入内环境。ACD错。病人点滴生理盐水,进入血液,属于内环境。B正确。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抗体、激素、神经递质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和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存在的物质有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调节物质,如抗体、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A正确。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pH和温度的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B正确。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抗原性异物,维持内环境稳态;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用下维持的,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错误。
考点:内环境的物质,稳态的意义和调节机制。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剧变,不会引起稳态的失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ABC正确。人体稳态是有一定限度的,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一毛细血管壁、2一红细胞、、4一细胞内液、5一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是有区别的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消化道上皮、呼吸道上皮及皮肤。而3(血浆)中存在的是一般免疫产生的抗体。血浆和组织液的最大区别在于血浆有较多的血浆蛋白。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一般是主动运输。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细胞中的线粒体。然后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浆排出体外。红细胞中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内液需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一层生物膜,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通过两层生物膜,再进入组织细胞膜一层膜。共经过了4层膜。其中在红细胞内氧气浓度最大。
考点:本题考查了内环境中的知识,同时考查了有关气体和葡萄糖的穿膜知识。以及过敏反应与普通免疫抗体的区别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表进行信息转化能力。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各物质组合中,通过循环系统的运送,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是
①葡萄糖 ②血浆蛋白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⑤尿素 ⑥血红蛋白 ⑦激素 ⑧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⑧
C.②④⑤⑦⑧
D.④⑥⑦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血浆蛋白主要是位置血浆渗透压,不会被细胞利用;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存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进入内环境;激素由机体的某些部位产生,通过体液的运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不会到外界环境中;其它5种可通过循环系统的运送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识记能力及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