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是人体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小肠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肌细胞所通过的内环境为:组织液→血浆→组织液
B.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C.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中 X 是组织液,Y 是血浆,Z 是淋巴。小肠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肌细胞所通过的内环境为:组织液→血浆→组织液,A正确;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 pH 略有降低,B正确;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淋巴进入血浆,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A.双向传递
B.单向传递
C.终止传递
D.反向传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选取相同的剪去顶芽的葡萄插条进行实验,甲、乙、丙、丁四组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由甲组和乙组可知,侧芽合成的吲哚乙酸能促进插条产生不定根
B.由乙组和丙组推知,该种葡萄插条,保留三个侧芽时产生不定根最多
C.由丙组和丁组可知,葡萄插条侧芽合成的促进生根的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D.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扦插中,侧芽发挥的作用与外源吲哚乙酸作用相同或相似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形内容可知甲组和乙组说明侧芽可促进插条产生不定根,但不能说明侧芽合成吲哚乙酸,因此A错误。由乙组和丙组可知侧芽在三个时产生的不定根比一个侧芽时多,但没有做保留四个或更多个的,不能说明三个时最多,因此B错误。由丁组和前面各组的实验只能说明侧芽发挥的作用与外源吲哚乙酸相同或相似,不能说明极性运输特点,因此C错误,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图形信息提取分析能力,对知识点联系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的速度快
C.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则细胞2最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有关,也可能与甲有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糖蛋白)识别信息;甲图为激素调节示意图,乙图神经调节示意图,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更迅速,更准确;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则细胞2最可能是垂体细胞;人体在寒冷调节下的体温调节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g)表示,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下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及膜电位的变化分别是(gNa+、gK+分别表示Na+、K+的电导)。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然后向远处传导后又恢复静息电位,如①。动作电位是 Na+内流,细胞膜对 Na+通透性增大,gNa+增大,恢复静息电位后对 Na+通透性降低,gNa+减小,如③。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