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雌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目分别是
A.8、16、16
B.8、8、8
C.16、0、16
D.16、16、16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体细胞4对染色体,8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无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各含有一个DNA分子,所以正确选项是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关于有氧呼吸的特点(与无氧呼吸相比),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需要多种酶参与
B.分解有机物不彻底
C.释放二氧化碳
D.生成大量ATP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A.细胞呼吸需要多种酶参与,A正确,不选。?
B.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彻底,B错误,选B。
C.有氧呼吸形成二氧化碳和水,C正确,不选。
D.有氧呼吸生成大量ATP,无氧呼吸释放少量的能量,D正确,不选。?
考点: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的特点。
点评:细胞呼吸的两种类型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措施中,与提高温室作物产量无关的是
A.增加O2浓度
B.适当提高CO2浓度
C.合理密植
D.适当增强光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有:1、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2、控制温度的高低;3、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所以增加O2浓度只能增强有氧呼吸强度,与提高温室作物产量无关。故选A。
考点:光合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积累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水分子之所以能从低浓度的溶液中进入高浓度的溶液中,是因为存在渗透压。为了证明这一渗透压的存在,并且也能测定渗透压的大小,有人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

假设三个实验中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度是V1,出来的速度是V2。下列对a到b的过程中V1的变化情况和b到c的过程中V2的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V1由快变慢,V2由慢变快
B.V1和V2都是由慢变快
C.V1和V2都是由快变慢
D.V2由快变慢,V1由慢变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于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蒸馏水的浓度,由a到b的过程中,a中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度很快,b中由于水柱的压强作用,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度变慢;由b到c的过程中,由于c中施加了压力,水从半透膜出来的速度比较快,故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分子的运输方向和速度,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有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细胞内ATP的全部来源
B.稻田定期要排水,否则水稻幼根因缺氧产生酒精而腐烂
C.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细胞内的生命活动都是以ATP作为直接能源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只要检测有无CO2产生便可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细胞内ATP来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也能产生ATP。水稻幼根如果缺氧,无氧呼吸就会加强,产生酒精增多,一旦酒精积累到一定浓度,根细胞死亡腐烂。ATP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故答案选BC。
考点:细胞呼吸和ATP及其来源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能产生ATP,这一知识点容易被淡忘;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这一点容易记住,但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这一知识点易被忽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