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附加题)一个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发育成
[? ]
A.一个花粉粒、两枚精子
B.两个花粉粒、四枚精子
C.四个花粉粒、四枚精子
D.四个花粉粒、八枚精子
2、选择题 秋海棠的叶落入潮湿的土壤后,可发育成完整的幼苗,这一过程不涉及
[? ]
A.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B.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调节
C.DNA的复制表达
D.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3、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流感病原体、结核病病原体、人肿瘤细胞具有类似的细胞结构,都可以成为抗原
B.效应T细胞合成抗体时有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参与
C.细胞全能性就是指一个细胞内所有基因同时得以表达
D.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在胚胎发育阶段达到最大
4、选择题 下表是交替地暴露在红光和远红光下莴苣种子的萌发率(26℃下,连续1min的红光和4min的远红光照射,R-红光,FR-远红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
B.相同方式的光照处理时间越长,莴苣种子的萌发率越高
C.莴苣种子萌发率的高低以最后一次曝光的光波长为准
D.光是莴苣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远红光下萌发率高,红光下萌发率低
5、探究题 某中学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探究“小麦种子在萌发开始的5天中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具体设计如下,请你对有关步骤进行补充并预测和分析结果。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若干、研钵、石英砂、漏斗、纱布、试管若干、清水、蒸馏水、1%淀粉液、碘液;
实验步骤:
(1)种子萌发培养方法:从所有小麦干种子中选出状态相同的种子若干,并平分成5等份。第一天用清水浸泡其中一份,放在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以后每天在同一时间按相同的方法浸泡一份直至第5天泡完。注意每天浸泡和培养的各种条件均相同。待最后一次浸泡的种子刚萌发时(这时第一天浸泡培养的种子已经处于萌发的第五天),分别将萌发1至5天的种子分别收集起来并编号1(萌发1天)、2(萌发2天)、3(萌发3天)、4(萌发4天)、5(萌发5天)。
(2)小麦淀粉酶滤液的制备方法:依次取等量萌发1—5天的种子分别放入研钵中,再加入____________,然后在常温下轻轻研磨并分别过滤,收集滤液,分别放入5支试管内并编号为1-5。
(3)取6只洁净试管,编号为A、B、C、D、E、F。向每支试管加入2ml淀粉液,再_______。
(4)震荡6只试管,并将6只试管的下半部浸在35℃温水中,保温5分钟。
(5)分别向A至F6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液并对比颜色。
(6)预测结果并分析: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种子萌发后1—5天淀粉酶活性逐渐增强;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种子萌发后1—5天淀粉酶活性逐渐减弱;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种子萌发后1—5天淀粉酶活性不变。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