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把带有叶子的枝条插在水中,在暗室里放置两天。用打孔器在取下的叶子上打圆片。把叶子圆片分为两等份,背面朝向液面,一份放在水中,另一份放入5%的葡萄糖溶液中,并让叶片漂浮在液面上,继续在暗室里放置两天;然后把这些叶片放入温水中几分钟后取出,再放入70℃的90%乙醇中浸泡1h以上;取出叶片放入水中漂洗,再浸入碘液中几秒钟后取出,用蒸馏水洗去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浮在水面上的叶片呈白色或浅黄色,而浮在葡萄糖溶液液面上的叶片呈蓝色。原因是
A.实验前,叶子已储存了淀粉
B.实验前,叶子已储存了葡萄糖
C.实验前,叶子已发生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D.实验时,叶片吸收了葡萄糖,并使之转变为淀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所以实验时叶片吸收了葡萄糖,并使之转变为淀粉,所以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与ATP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中的“A”与DNA和mRNA中的“A”代表的含义相同
B.乙醇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会使胞内ADP的含量增加
C.念珠藻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产生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D.轮藻细胞内K+浓度偏低时,ATP消耗会增加以维持K+浓度稳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TP中的“A”是腺嘌呤核苷(腺苷),DNA和mRNA中的“A”代表腺嘌呤,故A错误;乙醇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所以不会使胞内ADP的含量增加,故B错误;念珠藻细胞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故C错误;K+进入轮藻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消耗能量,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区别在于
A.有机物分解是否彻底
B.是否产生丙酮酸
C.是否需要酶参加
D.是否产生能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有氧呼吸是指植物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并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指有机碳化合物在无氧条件下不彻底地氧化分解.故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
点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根本区别在于分解产物的彻底与否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在a、b两点,酶的空间结构改变,活性明显降低直至失活
B.图乙,d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C.图丙,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D.图丁,观察分生组织细胞染色体数目应该找b阶段的细胞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图甲a点,低温仅是降低酶的活性,不能使酶失活,A错;在图乙,de段在坐标横轴之上,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错;在图丙,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C正确;在图丁,观察分生组织细胞染色体数目应该找b阶段即中期的细胞,D正确。故本题选CD。
考点:本题考查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分裂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图文转换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该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层收缩,液泡变小,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分离,细胞核位于原生质层内,液泡的颜色变深。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原生质层外,细胞壁内的物质,A错误;发生质壁分离后,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能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由于没有大液泡,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