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将一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其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如下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将此叶片经过脱水处理后,再用碘酒处理后,发现a部位呈现红棕色,b部位呈蓝色。这个实验证明

A.光合作用需要H2O
B.光合作用需要CO2
C.光合作用需要光
D.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叶脉是水分运输的通道,切断叶的主脉,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水的有无,因变量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由结果可知,切断叶脉的部位呈红棕色,没有切断叶脉的部位呈蓝色,即切断叶脉的部位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没有切断叶脉的部位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考点:考查光合作用的条件。
点评:难度中等,正确分析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甲图所示为某生物(2N=4)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曲线,乙图所示为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AB段游离脱氧核苷酸被大量消耗
B.甲图中B点所对应的纵坐标的值是2
C.乙图所处时期对应于甲图曲线中的BC段
D.乙图中①与②或④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甲图AB表示DNA分子的复制,此时需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A项正确;甲图中B点表示每条染色体含2条DNA分子,B项正确;乙图表示着丝点分裂,无姐妹染色单体,对应于甲图的CD段,BC段表示有姐妹染色单体,C项错误;一个染色体组是指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乙图中①与②或④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关于动物细胞中ATP的正确叙述是
A.ATP在动物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B.ATP转变为ADP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C.当ATP过分减少时,可由ADP在不依赖其他物质条件下直接生成
D.ATP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TP在动物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其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当ATP过分减少时,可由ADP结合Pi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能量生成;ATP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单克隆抗体的优越性在于
A.单克隆抗体不能在体外制备
B.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复杂、产量低
C.可从T淋巴细胞获得单克隆抗体
D.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形成的,优越性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题中信息“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可知,Na+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这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当Na+运入细胞液后,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使植物更好地在盐碱地生活。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和细胞的渗透吸水。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