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结构包括:
A.细胞壁、细胞膜、液泡
B.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
C.细胞膜、细胞核、液泡膜
D.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细胞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
考点:本题考查原生质层的结构组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考纲识记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原生质层的结构。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小,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是
A.有氧呼吸中,线粒体内进行的是第二、三阶段
B.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
C.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
D.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将丙酮酸加入线粒体中,有氧气消耗,说明丙酮酸的进一步氧化分解是在线粒体内,故A正确;而将葡萄糖加入到线粒体中,氧气消耗量小,说明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分解,同时加入细胞溶胶好葡萄糖时,氧气大量消耗,说明葡萄糖在细胞溶胶中被分解成丙酮酸,进而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故B、C均正确,根据题干描述得不到水是在细胞溶胶中生成的结论,D错误。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关于叶绿体中有色素分布的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膜上有糖蛋白
B.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活跃的化学能
C.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的薄膜上。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外侧,所以A不正确。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能量转换是光能→活跃的化学能,并储存在ATP中,所以B正确。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所以C不正确。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而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的ATP是细胞呼吸产生的,所以D不正确。
考点:光合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有丝分裂前期的变化是
A.细胞核消失出现染色质
B.开始形成染色单体
C.每条染色体由两个DNA分子构成
D.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察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以及经过复制后的染色体的结构特点。遗传物质的复制是在细胞分裂之前完成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再进行复制。分裂期的任务就是将复制好的遗传物质进行平均分配。因此染色单体的形成过程发生于分裂间期,在分裂间期它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当细胞进入分裂期后才通过逐步的螺旋化变成染色体的形式被观察到。有丝分裂前期的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都是由一个DNA分子与相应的蛋白质共同构成的——染色单体这一细胞结构包含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成分。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制作泡菜或酸菜时,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
A.防止泡菜或酸菜萎蔫
B.防止产生的CO2挥发
C.防止水分蒸发
D.防止有氧条件下乳酸发酵被抑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制作泡菜或酸菜利用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原理,所以坛子必须密封的目的是防止有氧条件下乳酸发酵被抑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