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变异是随机发生、不定向的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D.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小型淡水鱼——虹鳉。研究发现,甲中的虹鳉(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比乙中的虹鳉(天敌是花鳉,以幼小的虹鳉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低时就能繁殖后代。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两个虹鳉种群中都有成熟早或晚的变异类型,这是进化的前提条件
B.甲中的早熟型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繁殖后代,因而种群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
C.若将甲中的虹鳉和乙中的花鳉转移到一个新水潭中共同饲养,多年后虹鳉成熟个体的平均体重将会增加
D.虹鳉个体发生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它们都能遗传给后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相关知识。
虹鳉个体发生的基因重组是在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因此可以遗传给后代,而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虽属于可遗传变异,但也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如果是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它们产生的变异可传给子细胞,但不遗传给后代。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为马的生活史,有关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Ⅳ→Ⅰ ②基因重组发生在Ⅲ→Ⅳ之间 ③基因突变可发生在Ⅰ→Ⅱ、Ⅱ→Ⅲ、Ⅳ→Ⅰ ④Ⅳ为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 ]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分别为24、72、4,那么A、a的频率分别是
A.24%、72%
B.36%、64%
C.57%、43%
D.60%、40%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A%=AA%+1/2Aa%=24%+72%/2=60%
a%=aa%+1/2Aa%=72%/2+4%=40%
考点:基因频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对基因频率的考查,相对简单,提升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环境变化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基因型频率不一定改变;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狮和虎交配繁殖的后代不可育,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