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表示植物根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吸收的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则甲、乙、丙的横坐标表示的条件与吸收的速率相对应的一组是(提示:在一定范围内,ATP的数量随氧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多):

A.氧气浓度、温度变化、载体数量
B.载体数量、氧气浓度、温度变化
C.载体数量、温度变化、氧气浓度
D.温度变化、载体数量、氧气浓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有载体的数量、温度和氧气浓度等。理论上载体数量越多,吸收速率越快,所以曲线丙对应载体的数量;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酶的活性增加,植物吸收K+的速率增加,超过某一温度后,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从而使植物对K+的吸收速率下降,曲线乙对应的是温度变化;当氧气浓度为零时,细胞通过无氧呼吸释放能量供根细胞吸收K+,氧气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ATP数量达到饱和,根细胞吸收K+的速度达到最大,所以甲曲线对应氧气浓度;故选A。
考点: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
点评:以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考查了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提升了学生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种子萌发时,贮藏物质发生水解的过程中,活性最高的酶应该是
①脂肪酶?
②淀粉酶?
③蛋白酶?
④转氨酶
⑤过氧化氢酶?
⑥蔗糖酶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①③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植物种子中贮存的是不能被细胞直接利用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肪、淀粉(不同的植物三者的含量多少不同),这些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植物细胞利用,必须转化成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植物利用,在转化过程中,起作用的是各种不同的酶。故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转化蛋白质的蛋白酶、转化脂肪的脂肪酶、转化淀粉的淀粉酶的活性最高。本题考查种子成分及酶的专一性。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人体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发生许多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升高,酶活性降低,ATP减少
B.肾上腺素含量增加,贮存的糖元减少
C.乳酸积累增加,细胞中ATP与ADP仍处于动态平衡中
D.骨骼肌细胞中平均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比安静时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体温维持相对恒定,酶活性基本不变;错误。
B.贮存的糖元减少,转化成葡萄糖,肾上腺素含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提高产热量;正确。
C.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积累增加,细胞中ATP与ADP仍处于动态平衡中,维持能量供应;正确。?
D.骨骼肌细胞中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安静时主要有氧呼吸,生成ATP的量多;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各种必需矿质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48小时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占该离子开始浓度的百分比,结果如下表:
A.表中共有两组对照,一组是水分的吸收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一组是有光与无光
B.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光有关
C.植物对水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相对独立的
D.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上表可知,表中出现三组对照:一组是有光与无光;一组是水分的吸收与矿质元素的吸收;还有一组是不同的矿质元素的吸收情况比较;在有光与无光条件下,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不同,说明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光有关;.植物对水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互不干扰,二者是相对独立的过程;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情况不同,说明这种吸收具有选择性。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情况。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图表信息的转化是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对表中数据的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结合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等知识则不难解答此题。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某同学设计渗透装置如右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
C.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
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由于蔗糖不能通过猪膀胱膜,导致漏斗液面上升,烧杯中也不可以检测出蔗糖,所以C不可能发生;加入蔗糖酶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很多葡萄糖,漏斗中分子变多,而葡萄糖分子进入烧杯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液面应该继续上升后再下降,所以A的说法错误,而B正确。蔗糖水解的产物只有葡萄糖和果糖,蔗糖酶是蛋白质,不能通过猪膀胱膜,所以D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装置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