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在人工条件下,它们之间都可以杂交成功。但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
[? ]
A.优胜劣汰
B.过度繁殖
C.生殖隔离
D.性状分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连线题 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此科研小组研究的内容是生命系统中的________层次。
(2)此实验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命系统中最大的层次是____,最微小的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细胞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 细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连线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生态农业布局的国家。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这种古老的生态农业布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这种农业布局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现在我国一些地区的人们改变了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枯枝败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再用沼气渣喂鱼。这样,就把传统“桑→蚕→鱼”农业结构,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这不仅为农村提供了新的能源,而且也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在“桑基鱼塘”这种农业生态系统中,“桑→蚕→鱼”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构成一个简单的食物链。在食物链内部,生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而在食物链外部,它们与阳光、温度、空气、水分和土壤等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图中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__。
(2)一棵桑树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__________。
(3)池塘中的病毒、细菌、鱼、桑叶的细胞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____________。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遗传物质
参考答案:(1)生态系统
(2)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一)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二)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呈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三)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四)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h。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试剂,摇匀后,进行处理。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五)实验结果:
 (六)分析讨论: (1)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号试管。 (2)实验组试管均呈现的颜色是____,但深浅不同。 (3)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 (4)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_______________。 (5)从解决能源问题的角度,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在于________。
参考答案:(四)实验步骤(2)
 (4)班氏加热 (六)分析讨论: (1)4 (2)砖红色 (3)不同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不同酶的空间结构不同) (4)微生物B (5)葡萄糖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用纤维素代替化石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连线题 某学生研究温度对A、B、C三种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酶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最有可能来源于人体的是________酶;该同学________(能、不能)得出C酶的最适温度是60℃的结论。 (2)研究发现,在冷水环境中常可分离出嗜热微生物,而在热泉中却没有嗜冷微生物。原因是温度过高导致酶的活性__________;而低温导致酶的活性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0? B? 不能 (2)丧失? 受到抑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