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对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蝌蚪尾巴消失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
B.玉米种子萌发成新植株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细胞全能性
C.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衰老或凋亡的现象
D.细胞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但并不是细胞越小越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蝌蚪尾巴消失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发生的是细胞凋亡;玉米种子萌发成新植株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但种子不是一个细胞,其萌发过程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衰老或凋亡的现象;细胞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但并不是细胞越小越好。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等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C.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D.人体所有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癌变对个体有害无利;细胞的衰老是机体的衰老并不同步,衰老个体的体内也有新生的细胞;人体的有些细胞中没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比如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没有与癌变相关的基因。故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
点评:基础题,细胞分化、癌变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细胞癌变是不正常的,对个体有害而无利。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在生物体内性状的表达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的原则,下面是几种与此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细胞的一生中,DNA一般是不变的,RNA和蛋白质分子是变化的
B.DNA→RNA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RNA→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
C.在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DNA相同,RNA和蛋白质不一定相同
D.在细胞的一生中,DNA、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变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一般是不变的,由于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的基因存在着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细胞中的DNA相同,而RNA和蛋白质不一定相同。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上述噬菌体的方法是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之后上清液是噬菌体,下层沉淀是大肠杆菌,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说明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应用35S来标记。方法是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图为一个被32P标记的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现在放入含有31P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的体系中进行复制。复制开始均要合成一段RNA引物。下图是合成过程。对此图叙述正确的是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②处
B.RNA聚合酶作用于③处
C.DNA复制3次,则DNA分子平均分子量减少25
D.此图结构具有五种碱基和五种核苷酸
参考答案:ACD
本题解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应作用于①处;RNA聚合酶作用于引物的合成和转录过程中,在DNA复制中是DNA聚合酶起作用,因此作用于③处的是DNA聚合酶;此图结构具有五种碱基和八种核苷酸;DNA复制3次,产生8个DNA分子,共有16条DNA子链,其中新的DNA子链14条,则DNA分子量总共减少1400,分子平均分子量减少175。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