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浓度分别为200mmol·L-1和400 mmol·L-1的小分子物质M溶液中,某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 mmol·min-1 。对此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C.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D.细胞吸收M时所需要的能量供应不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反映出的信息是同一种小分子物质,浓度不同,但某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一样,说明低浓度下已达到了最大的吸收速率,因此这时的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能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B.一般说来,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C.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D.所有的酶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都可产生紫色反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酶是由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有的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所以B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小麦籽粒成熟过程中积累的糖类,主要是依靠穗下第一张叶片(旗叶)的光合作用供给的。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图甲),将旗叶包在一透明的袋中,袋中始终保持25℃及充足的C02,在旗叶基部安装一个可调节温度的套环。实验开始时,套环温度调到20℃,测定30min内透明袋中的C02吸收量、叶片水分散失量。然后将基部套环温度调节到5℃时,发现葡萄糖从旗叶向穗运输的过程被抑制,继续测定30min内透明袋中的C02吸收量、叶片水分散失量,测得的结果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叶片基部温度变化对袋内叶片蒸腾作用有明显影响
B.叶片基部处于低温(5℃)状态时,后30min,C02的吸收速率下降与叶片气孔开闭状态无关
C.叶片基部处于低温(5℃)状态时,呼吸作用强度减弱
D.叶片基部处于低温(5℃)状态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气孔关闭与叶片水分散失有关;葡萄糖向穗的输送消耗呼吸作用产生ATP;葡萄糖输送被抑制,叶片中葡萄糖量增加,使光合作用过程受到抑制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有人进行实验以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应保持pH不变
B.曲线1作为对照实验
C.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P对该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酶促反应的有关内容。由图可知,在反应中同时加酶和化合物P的反应速率比在反应中只加酶的反应速率要慢,这表明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D错。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它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本实验说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CO2?②光合作用制造淀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⑤光合作用需要光
A.④⑤
B.①③
C.②③
D.②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曝光部分变蓝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