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线题 下图所示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

(1)从A、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中,必须用_______处理。
(2)若A、B细胞为植物细胞,那么这样的细胞已经用酶降解脱掉了________,这种酶可能是_______酶,由此生成的A和B细胞称为_________。
(3)若A细胞为骨髓瘤细胞,B细胞为B淋巴细胞,那么D细胞称为________细胞,由D细胞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细胞的过程称为_______过程。这种细胞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_______。
(4)若A为人细胞,B为鼠细胞,并分别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形成C细胞时,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到D细胞阶段,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请解释原因。
2、选择题 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对得到的杂交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有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
B.无增殖的本领
C.可分泌特异性抗体
D.有大量增殖的本领
3、选择题 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胚胎学家威尔穆特博士率领的科研小组,于1996年8月成功繁殖了世界上第一头克隆绵羊—多利。1997年2月,英国的多家新闻媒体头版头条报道了有关“多利”诞生的消息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一时间“克隆”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从分子水平上看,克隆绵羊多利是
[? ]
A.提供去核卵细胞绵羊的DNA遗传信息的全息复制
B.提供细胞核绵羊的DNA遗传信息的全息复制
C.代理受孕绵羊的DNA遗传信息的全息复制
D.三只绵羊的DNA遗传信息的全息复制
4、连线题 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1)过程①代表的过程是_________。
(2)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必须使用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
(4)过程⑦的实验技术名称是_________,在将X进行扩大培养之前,至少需要经过两次筛选,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5)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__________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_________比较;或用图中的_________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5、综合题 巴氏小体是雌性哺乳动物的细胞在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呈凝缩状态的不活动的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细胞分裂间期无巴氏小体。20世纪60年代,为了探究人的体细胞衰老的因素,一位科学家选取年轻女性体细胞和老年男性体细胞,进行了如下三次培养(细胞增殖),请仔细观察图并分析回答:

(1)巴氏小体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在观察前必须对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染色。
(2)第一次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实验结果是:老年男性体细胞混合培养与单独培养,细胞的分裂次数相同。这说明细胞的衰老与环境___________(“有关”、“无关”)。骨髓瘤细胞与实验中进行增殖的细胞相比较,核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
(4)第三次实验结果有二:其一是去核的年轻女性的体细胞和老年男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去核的老年男性的体细胞与年轻女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现象为______________。这说明调控细胞衰老的物质位于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