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表明

A.该实验在黑暗中完成,为防止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
B.引起③④弯曲生长的原理与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相同
C.实验结果证明了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D.实验结果表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尖端以下部分的生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没有感受光刺激的尖端,不能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故A错。引起③④弯曲生长的原理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侧,生长素向下运输,该处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于另一侧;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弯曲生长原理是: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产生的生长素跨过尖端横向运输,在背光侧多,生长快于向光侧。故B错。该实验无形态学倒立的对照组,故C错。该实验通过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模拟胚芽鞘尖端,与对照组不含生长素琼脂块(无胚芽鞘尖端)导致,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尖端以下部分的生长,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的是
①顶端优势 ②根的向地性 ③茎的向光性 ④茎的背地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体现了两重性,茎的向光性和茎的背地性说明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特性。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甲图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乙图是突触结构放大图,请结合两图,判断以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刺激A点,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电表B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乙图中与D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C.物质D能特异性作用于F,使后膜C发生兴奋或抑制
D.由于D只能由E释放,决定着兴奋只能由A单向地传递到C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刺激A点时,兴奋先到达距微电流计近的一端,引起指针偏转,之后到达距微电流计远的一端,再次引起指针偏转,两次指针偏转的方向相反,A正确
D是神经递质,属于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蛋白过程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错误;
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后膜C发生兴奋或抑制,C正确;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的在突触中单向传递。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兴奋的传递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兴奋在神经元、神经纤维中的传递。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抗原进入人体后,一般只引起细胞免疫反应
B.抗原进入人体后,一般只引起体液免疫反应
C.绝大多数抗原进入人体后,即引起细胞免疫又引起体液免疫反应
D.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胰岛素这种激素是一种蛋白质。若某人缺乏胰岛素可注射此激素以弥补此缺陷。为什么不可能通过口服胰岛素以提高血液中此激素的浓度?
A.胰岛素在肠系统中被消化
B.胰岛素影响肝的功能而不影响肠系统的功能
C.当胰岛素从肠转移到血液中之后,立刻被运至肝内,并在其中被分解
D.小肠中胰岛素浓度的增高对胰脏分泌胰岛素有负影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正确;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就会在胃肠中被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分解。B,C,D各项都不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