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对有关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解离的目的是去除细胞壁
B.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盐酸,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
C.用龙胆紫染色液是为了将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染成紫色
D.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
参考答案:BCD
本题解析:解离的目的是让组织细胞分散开来。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螳螂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肉食性,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有些种类进行孤雌生殖(未受精的卵细胞单独发育成个体)。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体色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螳螂为了适应环境,体色朝与环境相似的颜色变异,得以进化
B.螳螂常有大吞小,雌吃雄的现象,体现了种间激烈的竞争关系
C.孤雌生殖说明了未受精的卵细胞具有全能性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食物链上看,螳螂属于初级消费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孤雌生殖是指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成个体,说明了卵细胞具有全能性。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中所没有的遗传信息传递是
A.DNA→DNA
B.DNA→RNA
C.RNA→蛋白质
D.RNA→RNA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甲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 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假设甲图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甲图代表的细胞相当于乙图的ab区间或fg区间
B.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组数也呈周期性变化
C.在af区间可以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有三种
D.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分裂过程中的DNA含量变化的相关知识。甲图中1是内质网,2是核孔,3是染色质,4是核仁,5是核膜,乙图中ab、fg为有丝分裂的间期,bc和gh为前期,cd和hi为中期,de和ij为后期,ef和jk为末期,甲图为分裂间期,分裂过程中核仁、核膜、染色体和DNA分子均呈周期性变化,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细菌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DNA也要复制,所以C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如图表示一个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成年女性的某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某对同源染色体不正常分离的情况。如果一个类别A的卵细胞成功地与一个正常的精子受精,后代患上的遗传病可能是?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苯丙酮尿症
C.21三体综合征
D.白化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应该分离,而图中类别A的细胞没有分离,就比正常卵细胞多一条染色体,因此与一个正常的精子受精,后代最有可能患21三体综合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