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农业上用生长素进行麦田除草,其原理是
A.高浓度促进杂草衰老
B.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C.低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D.高浓度促进小麦生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是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A错误,BCD的叙述正确,本题选A。
考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如图所示,相同的甲、乙、丙三株幼苗均被切去茎尖,切面的不同位置上分别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一段时间后,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尖端是感光部位,因此甲、乙、丙三株幼苗均被切去茎尖,单侧光对它们均无影响。根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在切面上放置的位置可以判断:甲向右侧弯曲生长、乙直立生长、丙向左侧弯曲生长,故爸呢提答案选D。
考点:植物的向光性生长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植物的感光部位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中,表明植物叶片中水势随着时间的变化。依照这种变化趋势下面哪种说法是真实的?

A.在第2—6天之间,脱落酸含量降低,气孔阻力增加;在第6—8天之间过程被逆转
B.在第2—6天之间,脱落酸含量增加,气孔阻力降低;在第6—8天之间过程被逆转
C.在第2—6天之间,脱落酸含量增加,且气孔阻力增加;在第6—8天之间过程被逆转
D.在第2—6天之间,脱落酸含量和气孔阻力都增加;在第6—8天之间过程被逆转
E.在第2—6天之间,脱落酸含量降低,且气孔传导性增加;在第6—8天之间过程被逆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第2—6天之间,叶片中水势下降严重,当降到某一临界值时,气孔开始
关闭,以减少水分散质,使叶片水势复原。在调节气孔关闭时上,脱落酸起主要作用。脱落酸(ABA)除具有促进脱落,促进休眠外,还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一般来说,脱落酸在逆境条件下迅速形成,使植物的生理发生变化,以适应环境,所以脱落酸又称“应激激素”。最常见的例子是叶片在缺水时,叶片中的脱落酸迅速增多,引起气孔关闭,气孔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抗旱能力。随着气孔的逐渐关闭,气孔阻力增加。
第6—8天,叶片水势急剧上升,上述过程被逆转。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能够促进插条生根
B.生长素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C.除掉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生长
D.植物的向光性运动是生长素不均分布所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生长素具有两重性,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植物的生长,所以B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