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某生物体的一个细胞内分离出的一个mRNA分子中,U占25%,A占15%,则依此为模板逆转录出的DNA片断中,胞嘧啶占
A.5%
B.25%
C.30%
D.4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25% 15%
mRNA __U__ A__C__G__
逆转录
DNA __A__ T__G__C__
__T__ A__C__G__
25%? 15%
故A=1/2(25%+15%)=20%?又A+C=50%?故C=30%
考点: DNA分子的相关计算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画出草图,把题目已知的条件标在草图中,再根据卡枷夫法则进行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应,其原因是
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温度等条件
B.以使反应物变成细小的微粒,增加接触面积
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为化学反应提供所需的活化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于酶降低了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所以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应。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酶催化作用高效性的原因。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某双链DNA分子共含有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G+C)=2.5。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A.300个
B.400个
C.600个
D.1500个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复制2次会得到2的2次方个DNA,新合成的有3个,还有一个DNA分子是原来的。计算:一条链上的(A+T):(G+C)=2.5,则另一条链上的(T+A):(C+G)=2.5。又根据已知总共有1400个碱基,那么每条链有700个碱基,因为A=T,C=G所以DNA分子中总共的T是500个,复制2次形成3个新的分子就是1500个T,即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共1500个。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是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某绿色植物体内C3和C5两种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图,有人据图作出了如下分析和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m表示C5,因为夜间叶绿体不能产生ATP和[H],C5因缺少ATP不能与CO2结合而积累
B.在5时~9时之间,光合作用的最大限制因子是温度,11时~15时最大的限制因子是光照强度和CO2
C.16时~20时两种物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的改变引起植物气孔开放和ATP、[H]生成减少
D.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植物呼吸作用增强产生较多的CO2是16时~20时两种物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难题。必须先读懂两条形态相似、变化相反曲线的意义,运用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能量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规律审题,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做出选择。题干提示两条曲线是关于光合作用过程中,两种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因此,紧扣C3和C5相互转化的条件和因果关系是解题的出发点。早上有光照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增多,C3被还原而减少,C5则增多,傍晚光照减弱,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C3增多,C5则减少,所以m表示C3,n表示C5。CO2的固定不需要ATP,在5~9时,光合作用的最大限制因子是光照而不是温度,11~15时最大的限制因子不是光照。所以C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在人和植物体内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
①葡萄糖彻底氧化 ②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③葡萄糖脱水缩合 ④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①葡萄糖彻底氧化也就是有氧呼吸,③葡萄糖脱水缩合合成二糖或者多糖,④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人体和植物体内都会发生;葡萄糖转化为乙醇在植物体内能发生,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考点:考查人和植物体内都能发生的物质转化。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人和植物体内的物质转化。
本题难度:简单